附件5:
常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
中期評估表
課 題 類 別 基礎教育
學 科 分 類 數 學
課 題 名 稱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
課 題 負 責 人 呂 娟
負責人所在單位 常州市北郊初級中學
填 表 日 期 2014年12月18日
擬 結 題 時 間 2016年4月5日
常州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制
2014年12月
一、課題組成員(不超過10人)研究概述
姓 名 | 主 要 成 果 |
呂娟 | 1、論文《關于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有效課堂組織的案例研究》2014年9月發(fā)表于省級刊物《新課程》 2、校級公開課:《一元一次方程復習》2013年11月13日 3、應邀赴廣州開設小組合作示范課《幾何圖形初步》2014年12月4日 4、校級研究課:《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2)》2014年12月17日 |
莊曉華 | 1、《合理分組 高效學習 ————有效解決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2014年發(fā)表于《考試周刊》 2、校級公開課:《二次函數關系式》2014年3月3日 3、校級公開課:《合并同類項(1)》2014年10月21日 4、校級研究課:《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2)》2014年12月17日 |
屠穎
| 1、校級公開課《一次函數圖象性質復習》2013年12月5日 2、校級公開課《二次根式性質》2014年4月18日 3、論文《淺議數學課堂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發(fā)表于《教研參政》2012年第十期 |
王英 | 1、校級公開課:《八年級數學期中復習: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的判別與性質》2014年4月11日 2、校級公開課:《反比例函數圖像與性質》2014年5月4日 3、慕課聯盟公開課:《相似三角形的應用(1)》2014年6月14日 |
祁舒月 | 1、校際公開課《圓》2014.9.19九(7)班 2、校際公開課《圓中的垂直關系》2014.11.18九(7)班 |
黃海燕 | 1、論文《淺談小組合作中“獨立性”的培養(yǎng)策略》發(fā)表于2014年8月省級刊物《新課程》 2、校級公開課《菱形的性質》2014年2月28日 3、校級公開課《分式復習》2014年4月 |
孔夢吉 | 1、校級公開課《解二元一次方程組(2)》2014年4月30日 2、校級公開課《勾股定理》2014年10月21日 |
葉薇 | 1、校級公開課:《有理數的除法》2014.9.24 2、校際公開課:《解一元一次方程》2014.11.18 3、論文發(fā)表:《初中數學分組教學模式分析》2013年第12期第《數學學習與研究》· |
陸慧 |
理論學習材料收集
|
鮑順治 |
研究過程整理
|
二、課題研究進展情況(研究什么問題;怎樣開展研究的;問題解決的程度如何。限2000字以內)
1、研究的問題 第一,目前教師對合作學習的現狀有那些認識和看法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對初中教師進行初中合作學習的問卷調查,并通過調查的分析,了解初中教師對合作學習抱有何種態(tài)度?對合作學習的功能是否明確?合作學習的技巧、影響因素又有哪些? 第二,合作學習的內容和時機該如何選擇 即關注教師在實踐中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又在怎樣的時機下選擇合作學習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第三,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有哪些 具體來說,就是針對在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中的問題,先以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為載體,通過案例研究,來探索和實踐,如何通過明確要求和精心組織來提高合作學習的課堂實效?如何解決合作學習中,部分同學“搭便車”的情況?就如何通過科學的評價來促進合作學習的持續(xù)性?以及要有效開展好合作學習應該處理好的幾個問題,如教師的角色的問題,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等。 2、研究的過程 第一,明確基本的工作要求,研究思路和具體分工。第一次開題會議上就向全體課題成員明確了研究的大致思路,明確了課題開展的日常工作安排。 第二,通過課題組會議明確研究的主要方法為1、文獻法:通過檢索文獻資料了解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及國內外研究現狀。2、問卷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和統計技術收集數據,以八年級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作為切入點,分析當前初中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為初中數學教師有效教學提供參考。3、課堂觀察法 :確定影響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因素,并制作課堂觀察參考表4、行動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對課題中的各個問題展開研究。 第三,課題組成員交流的主要方式暫定為1、日常的互相聽評課2、教學設計方案交流3、小組合作學習沙龍4、每周一次的集中研修5、撰寫、發(fā)表與課題相關的論文6、資料上傳課題網。 3、問題解決程度 (1)第一階段:準備階段,資料收集、理論學習與課題體系初步思考階段,組織有關“合作學習”的理論學習,為研究積淀理論基礎(2013.4-2013.11) (2)第二階段:開題論證階段,撰寫開題報告,參加開題報告會,在學校論證通過。(2013.11-2013.12) (3)第三階段:調查分析階段。通過編制調查問卷調查初中教師對合作學習的認識和看法;通過訪談等方式對目前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現狀與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問題中提煉課題的主攻方向(2013.12-2014.2) (4)第四階段:行動研究階段,以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為研究載體,探究提高課內外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每周開設一節(jié)研究課,課題小組成員每周針對問題進行觀察、記錄、討論、分析,確保研究情景的真實,研究成果的有效。(2014.2-2014.12)
| |
三、取得的階段成果(包括出版、發(fā)表的成果、已產生的實踐反映及專家、行政領導的評價等。已發(fā)表的論文,請注明發(fā)表的時間及刊物) 1、開發(fā)《初中生合作學習調查表》 2、2014年12月課題組成員應邀赴廣州開設小組合作示范課《幾何圖形初步》 3、撰寫《學生手冊》《教師手冊》共6本。 4、撰寫教學設計20余篇 5、開設研究課20余節(jié) 6、相關論文發(fā)表共5篇: (1)呂娟論文《關于初中數學合作學習中有效課堂組織的案例研究》2014年9月發(fā)表于省級刊物《新課程》 (2)莊曉華論文《合理分組 高效學習 ————有效解決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問題》2014年發(fā)表于《考試周刊》 (3)屠穎論文《淺議數學課堂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發(fā)表于《教研參政》2012年第十期 (4)黃海燕論文《淺談小組合作中“獨立性”的培養(yǎng)策略》發(fā)表于2014年8月省級刊物《新課程》 (5)葉薇論文《初中數學分組教學模式分析》發(fā)表于2013年第12期第《數學學習與研究》 7、形成基于小組合作學習的北郊理解性云課堂的范式 | |
四、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調查結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調查對象僅為常州的幾所初級中學,所以數據的可信度還有待研究。 2、課堂觀察和行動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本校的學生,所以一些研究結果的普適性還有問題。 3、在研究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本人及課題組成員的研究功底和理論視野的限制,研究的深刻性還不夠,需要相關專家的引領和指導。
| |
五、下階段研究計劃及確保最終成果的主要措施 1、下階段研究計劃 (1)堅持理論學習,了解與本課題有關的最新研究動態(tài),不斷擴充和更新課題組成員的知識結構,提升理論水平。 (2)堅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行動研究,在實踐中反復檢驗、改進和豐富研究成果,形成較為成熟的教學范式,切實提高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3)進一步拓展視野,爭取機會在不同的地域實踐研究成果,并分析研究它的普適性。 2、主要措施 (1)進一步制定切實可行的課題組活動計劃,確保課題研究的持續(xù)性。 (2)通過推薦書籍網絡平臺等渠道開展理論學習,組織階段性沙龍,相互交流學習心得。 (3)堅持每周一次的教學研修,課題組成員分工針對不同的方面進行課堂觀察,分析反思。
|
六、評估小組意見
| ||||
七
評 估 小 組 成 員
| 職 務 | 姓 名 | 所 在 單 位 | 簽 名 |
八、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評估意見
公章 負責人簽字(蓋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