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基本情況
(一)意義與價值
1.基于學生成才的需要
葉圣陶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思想瑰寶在教育界熠熠閃光。他的養(yǎng)成教育思想更是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培根說,習慣是頑強的巨大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人生。養(yǎng)成教育是指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教育,是葉圣陶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成良好的習慣,是確保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具體研究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有效聆聽的相關問題。不斷提升探究音樂欣賞教學理論,音樂欣賞教學需要挖掘和推廣有效教學策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等等
2.基于國內外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學者對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問題的研究集中于理論的思辨,從實證方面展開的研究還較少,特別是在指向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的促進學生進行有效聆聽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研究較為匱乏。本研究試圖從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通過調查研究,結合課堂教學實踐、以及課例分析,梳理已有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內涵、特征,了解教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良好的習慣,運用音樂欣賞教學策略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培育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yǎng),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
3.基于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發(fā)展
本研究聚焦于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策略研究,從而提升教師對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的運用能力,帶領教師進一步深入研究具體真實的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審視教師在鮮活的音樂欣賞教學課堂教學中呈現出的教學樣態(tài)。通過對初中音樂欣賞優(yōu)質課的分析,挖掘更多適用的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同時關注在教師運用的這些音樂欣賞教學策略下,理想的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課堂教學樣態(tài)。使教師能更加深入的理解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進而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起橋梁,為提高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水平提供更多的理論指導。
(二)概念與界定
【養(yǎng)成教育】
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教育,是葉圣陶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從而達到其最終目的是形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習慣包括政治思想方面、文化科學方面、思維習慣等等,也就是整個人生各方面的習慣。
【聆 聽】
聆聽是指集中精力的聽、認真地聽、仔細地聽音樂作品。
【有效聆聽】
是指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通過集中精力認真地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體會蘊含于教學過程的藝術之美,陶冶學生情操。
(三)目標與內容
研究目標:
1.通過研究,形成聆聽指標體系
2.通過研究,養(yǎng)成良好聆聽習慣
3.通過研究,掌握有效聆聽策略
研究內容:
1.音樂欣賞教學聆聽現狀調查研究
從實踐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如何能讓音樂欣賞課恰當地回歸音樂本身,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培養(yǎng)初中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問題都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通過調查問卷、訪談,了解師生對音樂欣賞教學的真實想法。
2.厘清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策略實踐研究的價值與內涵
查閱文獻,分析文獻內涵,了解了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明確養(yǎng)成教育的價值。在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中樹立學生音樂聆聽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欣賞習慣,促進有效聆聽,培養(yǎng)學生聆聽感受習慣、模仿體驗習慣、交流表達習慣、合作探索習慣、二度創(chuàng)作習慣、繼承創(chuàng)新習慣等。
2022年版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指出:聆聽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音樂聽覺和欣賞能力對學生豐富情感體驗、積累音樂聽覺經驗、感受音樂的美好、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新義務課程標準將欣賞與評述作為課程的3~9年級課程的首要任務。保留2011版對感受與欣賞教學的要求,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強調音樂教育中聽覺培養(yǎng)的重要性,從感性的聽覺感受發(fā)展到理性的欣賞,在聽覺感知的基礎上能對音樂的情緒與情感、音樂的表現要素、音樂體裁與形式、音樂風格與流派有一定的認知和判斷,并能聯系相關文化進行分析、理解,進而更好的領會音樂。
課標中提出評述的要求,一改傳統(tǒng)欣賞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以往音樂課堂中學生在欣賞時比較被動,往往是被動的聽老師講解,缺乏主動的思考和評判,對音樂的分析與理解缺乏個性的獨立思考和見解。新課程標準力求突破你講我聽、你教我學的被動局面,真正發(fā)揮欣賞者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體驗學生對音樂的真實體驗、真實理解,實現音樂教學自主探究交流的過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和溝通交流能力。
隨著學生年齡與閱歷的增長,養(yǎng)成音樂欣賞的良好習慣,在有效聆聽音樂的基礎上,在初中音樂欣賞課中,增強學生聽賞與評述的能力。同時也是培育學生審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對學生豐富情感體驗和審美體驗、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理解音樂相關文化、提高審美情趣具有重要作用。在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指導下,立足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通過有效聆聽的教學策略,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
(1)欣賞教學經典作品的普及者(各種風格的中外音樂經典)
(2)優(yōu)秀作品的宣傳者(既包括新創(chuàng)作作品,也包括不為人知的老作品)
(3)音樂新作的評價者(包含作品質量、演出質量、傳播質量)
3.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策略研究
不同年齡的學生身心特點不同,決定了不同年級學生聆聽音樂的特點和方式側重點有所不同。教師進行具體策略的研究,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有效聆聽。讓學生產生聆聽期待、在欣賞教學中進行有效引導,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具體策略有:操作體驗音樂欣賞教學策略、文化體驗音樂欣賞教學策略、聽覺分析音樂欣賞教學策略、情境感悟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類比學習音樂欣賞教學策略、主題發(fā)展音樂欣賞教學策略、問題引導聆聽音樂欣賞教學策略等。
4.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音樂聆聽的表現性標準研究
能感知作品的音樂要素(節(jié)拍、節(jié)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和聲、織體、結構、調式、調性等)。能辨別音樂風格、音樂體裁、音樂表現形式。能綜合音樂要素創(chuàng)作技法作曲家背景及其他相關文化,來理解音樂體裁、音樂風格形成的原因。能評析音樂作品,表達自己獨到的見解。能對音樂欣賞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能對作品繼承創(chuàng)新,符合當代審美標準,贏得學生的喜愛。能根據在生活中運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和建立的審美價值觀,在創(chuàng)意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學活動任務中選擇或表演合適的音樂作品等。音樂欣賞教學使學生由感官認識到理性分析,最后個性發(fā)展的過程,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yǎng)得以大幅度提升。
5.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初中音樂聆聽的效果檢測研究
基石評估模型強調在音樂與生活情境中選擇、分析、解釋、表現等的過程評價。這些評估描述不是將學科知識與技能簡單的羅列,而是根據創(chuàng)造、回應和表現三個藝術過程,創(chuàng)設真實的情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反思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溝通與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參與各種藝術活動過程中,通過真實的相關的情境,進行沉浸式音樂欣賞的教與學。學會運用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實現高階思維的發(fā)展,提升核心素養(yǎng)。
創(chuàng)新有效聆聽效果檢測方法,運用多感官參與音樂的聽賞和體驗,在聽賞中動一動、畫一畫、說一說、舞一舞、唱一唱、奏一奏、演一演、創(chuàng)一創(chuàng),加深體會。尊重學生獨特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感受、見解、以及表達。
二、研究過程與方法
(一)研究歷程的概述
1.第一階段——啟動課題(2019年2月~2020月2月)
(1)確定成員,成立課題組。
(2)理論學習,提升自我。
(3)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確定目標。
(4)深入研究葉圣陶先生的養(yǎng)成教育思想及相關案例。
2.第二階段——實施課題(2020年3月~2022年12月)
(1)立足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制訂有效聆聽的教學策略。
(2)邊研究邊調整行動方案。
(3)基于養(yǎng)成教育思想并結合課程標準研究課堂教學個案。
(4)做好研究資料的歸類及整理工作,完成課題中期評估。
3.第三階段——推進課題(2023年1月~2023年03月)
(1)開展外出培訓、專家指導、理論學習、反思交流等活動。
(2)邊研究邊調整行動方案。
(3)結合主題活動與課堂教學,細化研究,形成案例集。
(4)基于養(yǎng)成教育思想,完善調整初中音樂欣賞有效聆聽教學策略的修訂。
4.第四階段——結題活動(2022年10月~2023年3月)
(1)撰寫研究報告。
(2)整理研究的過程性資料,接受結題評估。
(二)構建課題研究的實施模型
研究方法再厘定:
1.文獻法:研究者利用學校圖書館、CNKI 數據庫檢索中心以及報紙雜志中搜集有關教師課堂教學設計方面的相關著作、文獻與其他材料,以便從中尋求與本研究相關的資料并從這些文獻中吸取一些論斷, 作為下一步研究的重要基礎。通過對相關資料文獻的搜集、整理、分析、提煉,從中不難發(fā)現國內外關于 課堂教學設計的研究有大量的文獻記載,涉及到課堂教學設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步驟和方法等。這些文獻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學習者、教學環(huán)境進行分析,進而確定其中所蘊含的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些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策略,最終根據評價修正計劃實施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2.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主要是對被調查學校的教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訪談。針對的部分一線教師進行調查,目的在于通過第一手的資料找尋出課堂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針對這些問題找出相應的原因,并最終期望通過對問題與原因的研究提出相應的具有建設性的建議,從而為提高課堂效率埋下伏筆。
3.課堂觀察法:課堂觀察法是通過有目的地到學校課堂實地觀察,真切了解課堂上教師的教學設計的形式,分析課堂教學設計在實踐中的優(yōu)點、缺點,幫助研究人員更深刻了解課堂教學設計的現狀。通過對的一線教師和學生進行觀察,分析出課堂教學設計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探尋出這些問題所帶來的影響,最終期望能夠通過。
4.行動研究法:在專業(yè)理論與課題規(guī)劃指導下,學習現代教育技術,通過搜集、整理、歸納,尋找理論依據,提煉實踐素材。通過具體實踐,記錄實踐過程中的真實資源材料并用于課堂教學實踐,轉變學與教的方式。
5.敘事研究:教師在教學研究中,由教師本人講述、記錄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發(fā)生的一系列教育教學事件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基本途徑之一。
6.案例研究:通過收集、整理、分析與研究對象有關的一切資料,研究某種特殊情況形成和發(fā)展的原因,揭示其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促使研究對象轉變和改進的研究方法。
三、初步成果及影響
(一)學習階段
1.文獻研究
借助圖書館資源、中國知網和維普等期刊網進行文獻檢索,關于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獻。
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詞“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結果顯示共有24篇相關論文,其中,有6篇發(fā)表在學術期刊上,有4篇為碩士學位論文。國外目前還沒有關于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的研究論述。通過整理總結,總體研究方向分為三個方向:第一,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在各學段教學中的實踐研究,例如涉及到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將習慣養(yǎng)成教育和趣味教育相結合的兒童美育思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中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以及針對高校文科學生教學過程中的思考等方面。第二,是關于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新實踐和發(fā)展這方面的研究。第三,是關于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啟示以及在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如何培養(yǎng)一個合格的公民這方面的研究。可以看出,針對某一具體的小方面去述寫論文的較少,在述寫論文的過程中,可以多舉一些身邊的例子作為論述依據。
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結果顯示共有335篇相關的論文,其中,有73篇論文發(fā)表在學術期刊上,有18篇學術論文,包括1篇博士學位論文和17篇碩士學位論文。由此可見,對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這方面的研究成果還是比較多的。通過分析整理,大致可將研究方向分為三個方向:
第一,關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策略研究,例如對核心素養(yǎng)、有效性教學、互動教學等方面進行研究。
第二,關于初中音樂欣賞教學的應用研究,例如對思維導圖、多媒體技術、研究性學習中問題中心模式、音樂心理學等方面進行研究
第三,關于通過欣賞教學提高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研究,例如提升學生的情感素養(yǎng)、民族音樂、新課標背景下審美體驗研究等方面進行探析。
在中國知網搜索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結果顯示共有28篇相關的論文,其中,有3篇發(fā)表在學術期刊上,有13篇學術論文,包括1篇博士學位論文和12篇碩士學位論文。通過分析,大致的研究方向為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的實踐與策略研究。關于研究“有效聆聽”這方面的論著并不是太多,針對這一方面進行深度的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
在初中的音樂欣賞課中,要達到有效聆聽這個目標,就需要有相應的策略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賞音樂的習慣。所謂策略是指教學策略,是對完成特定教學目標而采取的教學活動程序、方法、形式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通過一些具體策略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有效聆聽。讓學生產生聆聽期待,在欣賞教學中進行有效引導,形成良好的聆聽習慣,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有效聆聽音樂的教學活動進行最優(yōu)化開展。樹立音樂聆聽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聆聽習慣。
?。?/span>.培訓研討
(二)現狀調查階段
1.學生現狀調查
通過發(fā)放“初中音樂欣賞課學生進行有效聆聽調查表”收集原始資料,統(tǒng)計并分析學生上音樂欣賞課的大致情況。采用量化與質性相結合的調查方法,對初中生音樂欣賞課中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對音樂作品進行有效聆聽進行現狀考察。通過問卷法的“量”化研究了解學生聆聽心理。問卷采用選擇題型,主要針對欣賞內容、欣賞方法和欣賞態(tài)度等教學方面問題進行設計。問題按照社會調查和學校教育研究理論方法調查,參考調查問卷設計的一般原理進行設計和可操作性等因素,主要在課題組所涉學校展開調査,具有真實可信度。
2.教師現狀調查
教師是音樂教學的主要負責人,是教學過程的引導者,是教學核心力量。教師的知識與能力素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音樂教師自身素質是我們需要考察和了解。教師對音樂欣賞常態(tài)課教學是考察問題的關鍵,主要從教學整體情況、教學內容、教學觀念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調查。
(三)行動研究階段
教育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對課堂中的教學現象進行考察和研究,進而獲取知識、反思和改進教學計劃的一種探索性活動。在教育行動研究中,教師將教學行動和研究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學理論,以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
對常態(tài)課和各級各類音樂優(yōu)課,進行微格分析。用葉圣陶先生的養(yǎng)成教育思想指導初中音樂欣賞課堂教學,在研究中聚焦初中音樂欣賞教學促進有效聆聽的策略,重點關注課堂中教師為解決音樂欣賞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促進學生有效聆聽所采用的教學策略,以及學生在教師教學策略實施中的表現。
觀察并記錄常態(tài)課與優(yōu)課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策略,總結教師在音樂課中進行養(yǎng)成教育與促進學生對音樂進行有效聆聽相關的提問、活動、評價、反饋,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審美及表現等。歸納和提煉葉圣陶養(yǎng)成教育思想下初中音樂欣賞教學有效聆聽的策略,并進行公開課展示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