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完善和素質教育的不斷實施,微課在當前的中學歷史課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受到了大多數中學歷史教師和初中學生的歡迎。微課的教學方法與初中歷史課教學的完美結合極大地提高了初中歷史課的質量,細微的教育也有效地提高了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和自主性。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微課;應用分析
隨著計算機和Internet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取得了飛速的進步。當今微課顯示出卓越的教育功能。其中,微課已成為一種流行的教育趨勢,其實用性也大大提高。微型課堂的教學方式可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可以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并在教學上取得突破。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微課的特殊性
1.特點
微課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主要包括課程設計、課程、反思、練習等教學資源。它的特點是交貨期短,資源容量高。初中歷史的知識非常簡單且零散。學生在學習時很難始終如一地記憶。在微型課堂中教師使用動畫、紀錄片、微型視頻和其他形式的教學,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有趣的知識。達到“單點突破”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傳統(tǒng)教育中,教師經常要求學生“畫重點閱讀要點”。文字的單一描述幾乎不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帶有短視頻的微型課堂不僅擴展了知識的內容,而且清楚地顯示了歷史教學中的重點知識。
2.優(yōu)勢
微課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在課前或課后后讓學生反復觀看。學生很難在課堂中掌握所有內容,有些內容可能會被學生忽略,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通過在課下整理學生作業(yè)的易錯點,通過精心制作微課,發(fā)給學生,更能讓學生通過視頻掌握易混淆、概念不清、思維含量高的知識點,這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歷史課堂的優(yōu)勢所在
二、微課在中學初中歷史課中的應用
1.使用微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歷史教科書通常包含歷史文物,古跡和生產資料。如果初中歷史是純粹的語言,初中歷史將變得更加抽象,并且學生將難以理解初中歷史的詳細信息,并且學生會覺得學習歷史相當無聊和乏味。通過使用微課來教學,教師可以將圖像、文本、聲音收集到微課中,并顯示歷史文物和古跡的實時圖片,這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并幫助學生提高觀察能力。
2.在微課的幫助下創(chuàng)建情境
歷史講述了過去的事件,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特定的意義。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用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呈現特定的歷史特征或歷史事件。教師根據具體教學內容的需要,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并幫助學生深入研究事件,從而使學生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師所教內容,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進行微課設計時,一定要盡量還原歷史的原貌,遵循科學性的原則,讓學生有“眼見為實”的感覺。讓學生融入真實生動的歷史微課情境,學會區(qū)分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辨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歷史課本劇的表演是深受學生歡迎的課堂活動。但是每個班學生表演的能力,語言的駕馭效果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就存在很多的漏洞,而且花費學生大量的時間精力。于是我將經典的課本劇表演制作成微課,使歷史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是歷史增添了濃重的時代特色。比如學習《北伐戰(zhàn)爭》這課時知識點多、時間跨度大,
教材中背景資料少,學生不易理解。于是利用微課設計了一條歷史情境線索:1924年-1927年,發(fā)端于中國的革命,迅速成為響徹中華大地的國民革命運動。1925年春,耀武在家鄉(xiāng)看到黃埔軍校的招生廣告后,不顧親友反對毅然赴廣州投考并順利進入黃埔軍校二期。以下是耀武在1925年至1927年寫給大哥耀文的三封家信。信件一:親愛的耀文大哥·····還記得當初我倆為要不要南下廣州投考黃埔軍校一事面爭論了一個晚上嗎?無論什么時候我都相信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在這里我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里,我最喜歡聽周恩來主任的課,······通過幾個月的學習我深刻明白一個道理,作為軍人“不僅要知道怎樣放槍,更要知道槍朝什么人放”。作為革命軍人,我們渴望打仗,去消滅為禍中國的帝國主義和反動軍閥······探究問題:①孫中山為什么要創(chuàng)建黃埔軍校?②與舊式軍校相比,黃埔軍校最大的特點是什么?③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有哪些?信件二:親愛的耀文大哥:······慘烈的汀泗橋、賀勝橋戰(zhàn)役剛剛結束,我們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唱著雄壯的《北伐軍歌》,馬不停蹄地抵達武昌城下?,F正準備攻城了,假如我不幸死了,請不要悲傷,為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而死,我感到雖死猶生······探究問題:①假如你是北伐軍總司令,你將制訂什么策略?②葉挺獨立團及其隸屬的第四軍為什么被稱為“鐵軍”?③北伐戰(zhàn)爭為什么在半年內能夠“飲馬長江”,進軍如此神速?信件三:(節(jié)選)親愛的耀文大哥:我新所在的部隊已轉移到上海,這里的局勢有點亂,剛剛看到報紙上登載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的消息,·.····我的不少同伴在半夜被拉走再也沒有回來,我知道他們都是好人,只因為身份是共產黨······夜已深,警笛時常響起,黑夜黑得可怕,但我堅信光明必定戰(zhàn)勝黑暗!探究問題:①這里的“局勢有點亂”是指什么?②南京國民政府是代表什么人利益的政府?③想像一下耀武此時會作出什么選擇?家書抵萬金,三封家書的內容都充滿了時代的最強音,學生在老師深入淺出的引導下,如身臨其境,深刻感受歷史時代的氛圍,通過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
3.利用微課克服教學上的重難點
利用微課,可以重溫教材重難點知識。例如,在復習八年級上冊“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時,可以制作“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這節(jié)微課。該微課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歷史影像中的抗戰(zhàn),用視頻拼接的方式,引導學生回顧抗日戰(zhàn)爭從局部抗戰(zhàn)到全面抗戰(zhàn),再到抗日戰(zhàn)爭中的重大戰(zhàn)役和抗戰(zhàn)最后勝利的艱辛歷程。第二部分是圖片中的歷史,共呈現了三組歷史圖片,包含第二次國共合作宣言、紐約愛國華僑籌款抗戰(zhàn)、白求恩在華救治傷員、美國向日本投擲原子彈、蘇聯對日宣戰(zhàn)并出兵中國東北等珍貴的歷史圖片。第三部分是數據中的抗戰(zhàn),展現了摘錄自《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全史》中的數據資料,涉及整個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中國對日本的大小戰(zhàn)斗、殲滅日軍的數量、出國作戰(zhàn)的兵力、中國軍民的傷亡、遭受的經濟損失等數據。這節(jié)微課,通過這三個部分逐層深入的設計,分別復習了抗日戰(zhàn)爭的基本史實、勝利的原因、勝利的意義等重難點知識。雖然微課的時長僅有短短的八分鐘,但正是借助于微課的配合,教師有效地幫助學生復習了書本中的重難點知識,提升了中考歷史復習課的效率。
4.使用微課對學生進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提升
初中歷史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教學,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歷史知識并進行更深入的思想教育來了解歷史。因此,歷史教科書中的簡單文字不會引起學生的思想震撼和共鳴。當教師使用課堂教學時,學生可以將文字描述變成一個真正的進化過程,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比如學習八年級上冊《五四運動》時設計了三個活動:活動一“人物訪談”,通過學生扮演角色,體驗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在國內引起的反響,以表達學生、工商界人士在五四運動中的愛國情感和斗爭訴求。課堂上學生們的即興精彩表演既活躍了氣氛,也激起學生對歷史的思考,一種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顒佣?/span>“看圖說話”,通過學生觀察三幅歷史圖片來了解五四運動取得的結果,從而進一步認識五四運動的初步勝利,并由此引導學生理解五四運動的性質和五四精神。這一活動讓學生學會獲取歷史信息,提高了學生的歷史閱讀能力和觀察能力?;顒尤?/span>“紀實報道”,通過學生觀看中國共產黨一大召開的視頻,結合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采取寫新聞紀實報道的方式來嘗試記錄新聞事計,提高了學生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和對歷史的理解能力,也使學生用書面和口頭的方式陳述歷史以提高表達能力。我將學生的精彩對白錄制成微課,不斷地修改積累,激發(fā)起一屆又一屆學生的愛國情感。
5.使用微課增強史料論證的能力
歷史數據是學生學習歷史的重要基礎,歷史證據是理解歷史的關鍵能力和方法。教師根據教學需求,從不同角度根據歷史資料設計微類,選擇有效的歷史資料創(chuàng)造歷史情境,指導學生閱讀和分析歷史資料,教學生學習有效的歷史信息并糾正學生的歷史資料分析。
例如,秦統(tǒng)一中國的第三個子項目“鞏固團結的措施”是主要重點。教師根據學生的評論,課程提綱用于說明“材料學習”課本:相同的曲目,相同的課文。“學生認為,'材料中包含什么措施來建立秦始皇的統(tǒng)一性?這些措施對國家的發(fā)展有何意義?“讀完教科書后,學生迅速做出反應:統(tǒng)一的重量和度量,統(tǒng)一的汽車路線,統(tǒng)一的文字。有關“統(tǒng)一的重量和度量”和“統(tǒng)一的軌道”的教科書的介紹非常簡單。有些學生會問:在今天的秦朝,重量和度量之間有區(qū)別嗎?”“看起來像什么?經過統(tǒng)一的追蹤?”等問題,教師使用微課來幫助教學,從背景開始,加深學生的印象,補充歷史事實,例如,“一條軌道上的汽車”的圖片,古代和現代的重量以及測量轉換。
結論
總而言之,歷史教師需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調整微課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傅金秀.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6(11).
[2]康鑫云.淺析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1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