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是反映全身健康的重要窗口。2025年9月20日是第37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主題是:小口腔關乎大健康
一、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晴雨表”
許多疾病會在口腔留下早期信號。如糖尿病會改變患者對牙菌斑的反應,導致牙周感染更為普遍和嚴重;缺鐵性貧血可使舌面光滑如“鏡面”;難以緩解的嚴重口干,是干燥綜合征的核心癥狀之一。一旦發(fā)現(xiàn)上述癥狀,應引起重視并及時就醫(yī)。
同時,口腔健康也會影響全身健康??谇患膊苯佑绊懢捉拦δ?,進而影響營養(yǎng)攝入與生活質(zhì)量。此外,牙周病引發(fā)的慢性炎癥也會干擾血糖控制,孕期嚴重的口腔疾病有可能導致胎兒早產(chǎn)或低出生體重,復發(fā)性口腔潰瘍、顳下頜關節(jié)紊亂等,還會對心理健康帶來影響。
口腔疾病與許多慢性病存在共同危險因素。過量攝入高糖、高脂、高鹽、低纖維的食物,不僅與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癌癥等有關,也和齲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密切相關。
二、“限糖減酸”讓口腔更健康
攝入含糖食物時,口腔中的細菌會迅速將其轉(zhuǎn)化為酸,這些酸會侵蝕牙釉質(zhì)。同時,糖分還會促進牙菌斑的形成,增加牙齦炎和牙周病的風險。研究表明,高糖飲食者患牙周病的風險比低糖飲食者高出近30%。
需要注意的是,特別要控制游離糖的攝入量。游離糖主要是指在食品生產(chǎn)加工過程中,添加到食品中的蔗糖或葡萄糖等。游離糖對牙齒的破壞,遠大于天然存在于新鮮水果中的果糖等非游離糖,過量攝入游離糖會使患齲風險增加。
由于完整水果中的糖由一層植物細胞壁包裹,消化過程更緩慢,所以新鮮完整的水果不易致齲,但水果制成果汁后其所含糖分成為游離糖,致齲性就會增加,因此,不建議將水果制作成果汁食用。
此外,飲用碳酸飲料也易導致牙齒脫礦,引發(fā)齲病或酸蝕癥。喝含糖飲料或酸性飲料時建議使用吸管,減少飲料與牙齒接觸的時間,防止牙酸蝕癥和齲病發(fā)生。進食后應盡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殘渣,緩沖口腔酸性環(huán)境。
三、全生命周期守護“一口好牙”
一些家長覺得,乳牙壞了沒事,反正還要換牙。其實,乳牙齲壞會影響兒童咀嚼功能,進而影響營養(yǎng)攝入和生長發(fā)育。乳牙還承擔著引導恒牙生長的作用,如果乳牙齲壞沒有及時治療,還會影響恒牙萌出,導致牙列不齊等情況。因此,保護好乳牙非常重要。
兒童時期是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最佳時期。給孩子制作無添加糖或者低添加糖食物,讓孩子不偏食、愛吃少鹽少油少糖的食物,養(yǎng)成健康膳食習慣,這不僅有助于口腔健康,也將讓孩子受益終身。
此外,部分老年人抱有“年齡大了牙齒脫落是正常的”,“老掉牙了不用管”等觀點。老年人缺牙后應及時修復,否則會影響咀嚼功能,從而影響食物消化和營養(yǎng)吸收,甚至影響全身健康。長期缺牙還會導致其他牙齒的傾斜、移位、過長等,更易發(fā)生齲齒、牙周炎等疾病,同時加重剩余牙齒的咬合負擔,進一步加速剩余牙齒的喪失。
口腔疾病常進展慢,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一般不易察覺。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有利于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口腔疾病。 一般人群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兒童口腔疾病進展快,建議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口腔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