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痛風是由單鈉尿酸鹽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jié)病。
二、病因
根據其發(fā)生原因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
1.原發(fā)性
(1)酶及代謝缺陷:見于PRPP合成酶活性增加或HGPRT部分或全部缺乏,均使尿酸產生過多,為性連鎖遺傳,不足1%;
(2)原因不明:主要指原因不明的腎臟排泄減少和原因不明的尿酸產生過多,為多基因遺傳。
2.繼發(fā)性
(1)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使尿酸產生增加,如糖原貯積癥Ⅰ型等;
(2)核酸轉換增加,常見于外科手術后,放、化療后,危重病人,慢性溶血,紅細胞增多癥,惡性腫瘤,骨髓或淋巴增生病等;
(3)嘌呤攝入增加:飲酒及食用高嘌呤食物;
(4)腎清除減少:如藥物、中毒或內源性代謝產物如酮體、乳酸等因素使尿酸排泄受抑和(或)吸收增加。多見于伴發(fā)慢件腎炎、高血壓、脫水、糖尿病酮癥或酸中毒、甲狀腺功能低下或甲狀腺功能亢進、慢性鉛和鈹中毒、服用袢利尿劑以及胰島素抵抗等。
三、癥狀
常于深夜因關節(jié)痛而驚醒,疼痛進行性加劇,呈撕裂樣、刀割樣或咬噬樣,受累關節(jié)及周圍組織紅、腫、熱、痛和功能受限。其他癥狀:部分患者可有發(fā)熱、寒戰(zhàn)、頭痛、心悸和惡心等全身癥狀。
四、危害
痛風伴發(fā)高血壓、糖尿病或腎病的患者,發(fā)生腎功能不全的風險增加,甚至危及生命。
五、并發(fā)癥
腹型肥胖、高脂血癥、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
六、檢查
血尿酸測定、尿尿酸測定、尿酸鹽檢查、腎功能檢查、B超、X線檢查、CT。
七、藥物治療
1.抑制尿酸生成藥:廣泛用于原發(fā)性及繼發(fā)性高尿酸血癥,尤其是尿酸產生過多型或不宜使用促尿酸排泄藥者。
2.促尿酸排泄藥:主要用于腎功能正常,尿酸排泄減少型。
3.新型降尿酸藥:國外一些新型降尿酸藥物已用于臨床或正在進行后期的臨床觀察。
4.堿性藥物:在降尿酸治療的同時應堿化尿液,特別是在開始服用促尿酸排泄藥期間,應定期監(jiān)測尿pH值,使之保持在6.5左右。同時保持尿量,是預防和治療痛風相關腎臟病變的必要措施。
八、預后情況
預后相對良好,及早診斷并進行規(guī)范治療,大多數痛風患者可正常工作生活。
九、日常護理
適當運動,提升整體免疫力,避免受涼受潮、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穿舒適鞋,防止關節(jié)損傷。
十、飲食調理
1.主食:可以選擇大米、玉米、小麥、高粱、燕麥等偏堿性類食物;2.蔬菜類:選擇冬瓜、黃瓜、南瓜、絲瓜和卷心菜等不舍嘌呤或含嘌呤較少的菜類;
3.水果:選擇堿性類,如梨、西瓜和葡萄等?;蛘哙堰屎康偷乃缣O果、檸檬和香蕉等;
4.肉蛋類選擇雞蛋、鴨蛋和河魚,其他盡量限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