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江蘇省學校及托幼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衛(wèi)生學技術指南(試行)》、《江蘇省中小學校防控指導手冊(第二版)》和國家、省、市相關文件精神,特制訂本校教職工疫情防控工作生活一日常規(guī)。
一、早晚在家中
1、早晚在家測量兩次體溫,若腋溫≥37.3℃,或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結膜炎、肌肉酸痛等癥狀,應及時到醫(yī)院發(fā)熱門診就診,同時報告辦公室(曹一美)和校醫(yī),將就診病歷、檢查報告拍照給校醫(yī),就診時盡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對于已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可疑人員,返校按以下流程操作:
(1)凡出現(xiàn)呼吸道癥狀、發(fā)熱、畏寒、乏力、腹瀉、結膜充血等癥狀者,應待癥狀消失后、身體痊愈后方可返校(在醫(yī)院就診時有發(fā)熱的患者需癥狀消失48小時后方可返校,嘔吐腹瀉患者需癥狀消失72小時后方可返校)。
(2)在家治療觀察期間要每天早、中、晚三次測量體溫,并將測量結果拍照給校醫(yī)。
(3)返校前將醫(yī)院病歷、證明拍照給校醫(yī)審核,同意后可以正常返校。
(4)返校時先到醫(yī)務室將就診病歷復印件、醫(yī)院證明原件(如有)交給校醫(yī),校醫(yī)復查腋溫,正常者可以復崗。
如果診斷為其他傳染病,治愈后,必須有就診醫(yī)院的復課/復工證明及校醫(yī)務室的復班證明才能復課。
如果診斷為新冠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應按照流程診治隔離,直到痊愈,憑兩證復崗。
2、主動學習新冠肺炎防控知識,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熟練掌握七步洗手法、正確佩戴口罩和摘脫口罩等技能。合理膳食飲食,不接觸、食用野生動物。加強鍛煉,勞逸結合,充足睡眠,適時穿衣,避免感冒。
3、盡量居家,減少走親訪友、聚會聚餐,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活動,尤其是空氣流動性差的地方。
4、保持居室清潔,經(jīng)常開窗通風,必要時使用消毒劑消毒。
二、上班、下班途中
1、盡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上班、下班。
2、如必須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盡量避免用手觸摸公共交通工具車上的公共物品或部位。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有條件時至少1米),路上盡量打開車窗。
3、途中應留意周圍乘客健康狀況,避免與可疑人員近距離接觸。如發(fā)現(xiàn)身邊出現(xiàn)可疑癥狀人員,要及時報告乘務人員。
4、隨時保持手衛(wèi)生,接觸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要使用洗手液(肥皂)流動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液;不確定手是否清潔時,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入校門及晨檢
1、入校前自覺接受晨檢, 排隊保持間距(1米及以上),逐一通過體溫監(jiān)測儀監(jiān)測體溫,同時告知值班教師自己的健康狀況,有無發(fā)熱、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等癥狀。體溫≤37.2℃,且無任何情況的教職工可以進入校園。請記住自己的體溫,到辦公室后將體溫報給自己的工會小組長,各小組長在教職工晨午檢記錄表上做好記錄,在每天上午第二節(jié)課前將匯總數(shù)據(jù)(應檢、實檢、異常人數(shù))上報曹主任和醫(yī)務室,紙質表格可以在午檢后一并交到醫(yī)務室。
(1)開私家車的教職工統(tǒng)一從學校西南門人車分流后通道進入,在東門晨檢(額溫槍)進入校園(不需要下車)。
(2)其他方式到校的教職工可以從西門、東門、西北門進入,在北樓西側食堂門前通過熱成像儀晨檢。
2、當檢測到體溫≥37.3℃,或有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等癥狀者則不得進入校園,值班教師會做好晨檢登記?;疾〗搪毠ひ⒓醋孕星巴t(yī)院就診,接下里的流程與早晚在家中出現(xiàn)異常狀況時相同。
3、入校必須佩戴一次性口罩及以上防護口罩。
四、進辦公室
1、盡量不使用電梯,走最近路線到達辦公室。途中盡量不亂摸扶手、墻面、門把手等物體。
2、各辦公室制定值日表,張貼上墻,專人負責衛(wèi)生清潔和消毒,認真填寫《辦公室通風消毒記錄表》,按照要求將消毒工作落實到位。記錄表每天填寫,每周五放學后交到醫(yī)務室審核,同時領取新表。
3、各辦公室做好辦公場所的通風換氣工作,每日通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天氣轉暖,宜全日開窗,不開空調。
4、辦公室內衛(wèi)生清潔,不亂扔垃圾。至少有1個紙簍,垃圾必須袋裝化。
5、工作期間,人與人之間保持1米以上距離,或有擋板隔離。多人辦公時佩戴口罩,接待外來人員雙方佩戴口罩。
6、電腦專用,不使用他人電腦及公用電腦。傳遞紙質文件前后均需洗手。
7、保持個人衛(wèi)生。咳嗽、打噴嚏時用彎曲的手肘或紙巾遮住口鼻,用過的紙巾及時丟棄。保持勤洗手、多飲水,堅持在進食前、如廁后嚴格洗手。洗手時做到保持距離,選擇離辦公室最近的廁所使用。保持自己的辦公桌整潔衛(wèi)生,可以用酒精濕巾擦拭。
五、課堂教學
1、室內課
(1)提前15分鐘候課,課間做到無縫對接,避免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狀態(tài)。
(2)佩戴口罩教學,監(jiān)督學生佩戴口罩上課。與學生保持一定距離,減少與學生近距離接觸的頻率。
(3)上課期間保持教室通風,天氣轉暖,宜全日開窗。至少有一扇門是打開的,或者走廊側氣窗打開,保證空氣對流。
(4)教學活動時盡量不組織小組討論活動,學生之間不近距離交流、互動,減少師生、生生之間的近距離接觸。
(5)疫情防控期間,暫停到公共教室(如音樂教室、美術教室、計算機教室)上課,如需上課,由任課教師到學生班級內教學。實驗課原則上在學生班級內教學。需要使用實驗室前,要提前向陸校長申請。
(6)實驗室保持開窗通風,每批學生使用后消毒1次,完成消毒程序需開窗通風60分鐘后方可再次使用,做到不同班級不連續(xù)使用同一教室。實驗員為通風消毒員。
2、上午第三節(jié)課后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后是眼保健操時間,疫情防控期間,只要求學生閉目休息,不用操作,未洗手前不觸摸眼睛及周圍。任課教師要做好監(jiān)督。
3、體育課
(1)體育教師必須提前到學生班級帶隊,指揮學生排隊,保持間距(1米及以上),按各班指定樓梯的進出口位置上下樓,途中保持安靜,不亂摸扶手、門把手等物體。
(2)體育課減小運動量,如安排高強度的活動可以摘下口罩,但學生之間需保持足夠的距離。
(3)在使用體育器材的過程中,提醒學生避免用手觸摸自己的口眼鼻,體育活動結束,應立即洗手。
(4)體育老師憑校衛(wèi)生站證明,可以允許個別特殊體質無法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生不參加體育活動(殘疾學生不用假條證明),在本班教室休息。
(5)多個班級同時上體育課時,要事先進行場地區(qū)域劃分,各班分區(qū)域活動,避免人員聚集。
(6)體育器材等高頻接觸表面,用清水擦拭,保持清潔,定期對表面消毒。消毒由體育器材保管員負責,保潔人員協(xié)助。
4、批閱學生作業(yè),分發(fā)學生作業(yè)、器材、資料及其他用品前后均需洗手,批閱及分發(fā)過程中,都需要佩戴口罩。
5、對個人教學用品、教學器械、隨身擴音器等設備,上課前后必須消毒,可以使用酒精濕巾擦拭。
6、密切關注學生健康狀況。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學生健康狀況,發(fā)現(xiàn)學生有連續(xù)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惡心、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精神萎靡等癥狀時,要采取以下措施:
(1)暫停教學,用額溫槍檢測患病學生體溫。
(2)聯(lián)系班主任,讓其帶學生到隔離室進行診治。如果班主任聯(lián)系不到,就依次聯(lián)系兩位級部主任、年級組長。務必保證有教師陪同學生到隔離室,護送時注意保持距離,戴好口罩,從各班指定樓梯的進出口位置上下樓。隔離室位于學校西側門衛(wèi)旁南樓西側大廳。
(3)聯(lián)系校醫(yī),讓其到隔離室。
(4)組織學生紀律,繼續(xù)教學。
(5)有下列情況的,任課教師不能在原班繼續(xù)教學,要組織學生按照班級指定樓梯的進出口位置上5樓備5觀察室暫時隔離觀察,同時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校醫(yī)和班主任:
①如果班級內有1個及以上學生發(fā)生嘔吐(吐在教室內),首先立即讓學生用餐巾紙擦洗嘴唇四周,并停供一個塑料袋,讓其保持塑料袋遮掩嘴巴,離開教室在門外等待班主任帶領,從班級指定樓梯的進出口位置下到隔離室。其次讓班級其他學生迅速有序離開教室,注意不能碰觸班級內的物品,更不能自行清理嘔吐物。接著關閉走廊側門窗。最后聯(lián)系后勤總務處到班級處理嘔吐物和消毒。
②如果同一班級1天內有3例或連續(xù)3天內有5例或以上具有相似癥狀(如發(fā)熱、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出血等)的學生。
六、午餐
1、就餐前后要按規(guī)范程序(七步洗手法)洗手。
2、采用分段分散就餐,到餐廳取餐。避免人員密集、排隊擁擠、時間過長。
3、采取餐盒式就餐形式,餐廳每桌限坐4人,坐滿后,其余教師回自己辦公室就餐,避免面對面就餐,保持一定距離,有間隔或距離1米及以上,就餐不說話,坐下吃飯摘下口罩,飯后立即佩戴口罩。
4、能自帶午餐的建議自帶,最好自備餐具。外賣不能進校園。
5、就餐完畢,整理餐盒,放到回收箱(每層樓中間樓道口)。不將餐盒放到學生餐盒箱中。清理自己的辦公桌,用酒精濕巾進行桌面、椅面的消毒。
6、值日教師進行不揚塵的濕式打掃,在辦公室有人情況下不消毒,以開窗通風為主。打掃結束,填寫《辦公室通風消毒記錄表》。
七、午檢
1、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進行午檢(12:00開始,12:20前結束)。教職工在辦公室內等待檢查。由工會小組長按照工會分組到各個辦公室進行午檢。內容包括用額溫槍測量體溫,觀察教職工的精神狀態(tài)、詢問健康狀況,檢查有無發(fā)熱、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等癥狀。教職工不能隱瞞病情。午檢后認真填寫晨午檢記錄表,無遺漏,在下午第一節(jié)課前報送校衛(wèi)生站和辦公室,實行每日“零報告”制度。
2、教職工體溫≥37.3℃,或有異常癥狀的,應暫停工作,從最近的樓梯通道自行到隔離室,禁止使用電梯。工會小組長通知校醫(yī)和辦公室。在隔離室用水銀體溫計復測腋溫兩次,如果≥37.3℃,且沒有疫區(qū)、境外旅居史,沒有和去過疫區(qū)、境外人員的接觸史,患病教職工做好個人防護后,自行到醫(yī)院就診,接下里的流程與早晚在家中出現(xiàn)異常狀況時相同。
八、隨時健康監(jiān)測
在晨午檢時間以外,教職工要多注意自身身體健康狀況,懷疑自己發(fā)熱,或出現(xiàn)咳嗽、咳痰、胸悶、呼吸困難、皮疹、腹瀉、黃疸、結膜充血等癥狀的,必須在第一時間聯(lián)系校醫(yī),并到隔離室檢查。
九、下班
1、每天下班后對自己的桌椅、文件柜、電腦、經(jīng)常觸摸的物體表面使用酒精濕巾進行擦拭消毒,桌面物品盡量清空,垃圾零存。
2、值日教師等人員都離開后,進行環(huán)境消毒,包括地面用含有消毒液的拖把濕拖,辦公桌椅、物體表面、空氣用噴壺進行噴霧消毒,室內垃圾桶,使用消毒液噴灑消毒。所有垃圾帶走扔到學校垃圾桶內。消毒完畢填寫《辦公室通風消毒記錄表》。每周五的值日教師將記錄表交到校衛(wèi)生站。具體消毒方法另見。
3、離開途中,注意避免人群擁擠,保持距離。
4、回家摘掉口罩后馬上洗手、消毒。
常州市北郊初級中學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