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碰到燒燙傷問題,比如被熱油燙傷、被開水燙傷、被滾燙的湯燙傷。正確的急救處理可以降低傷害、減輕疼痛,為醫(yī)生的后續(xù)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燒燙傷分為四度
I度損傷最輕,僅傷及表皮淺層, 表現為局部發(fā)紅、燒灼感,3-7天后愈合,不留疤痕;
淺II度傷及表皮和真皮淺層,表現為傷處紅腫明顯,疼痛劇烈,可形成大水泡,1-2周左右愈合,通常不留疤痕,但有色素沉著;
深II度傷及真皮深層,傷處痛覺較遲鈍,亦有水泡形成,如無感染,3-4周愈合,一般留有疤痕;
III度傷及全層皮膚,甚至傷及皮下組織,創(chuàng)面蒼白、焦黃甚至炭化,痛覺消失,除非面積很小,一般需手術植皮。
當我們自己或遇到他人燒燙傷時應該如何急救呢?民間流傳很多“土方法”治療燒燙傷,比如吹氣,或用醬油、牙膏、菜油、食醋、蛋清、蘆薈汁等涂抹傷處。其實涂抹這些東西使傷處染上顏色,會給醫(yī)生判斷傷處情況帶來困難,且有加重傷處感染的可能,甚至留下疤痕。因此土法用不得!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燒燙傷急救五步法-沖、脫、泡、蓋、送
1、沖:以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20--30分鐘。
若無法沖洗傷口,可用冷敷。清水的水溫比體溫低即可,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一般的自來水中細菌含量很少,完全可以使用,不用擔心可能發(fā)生感染。如果沒有自來水,井水、河水也可以使用。如果現場沒有冷水,可用其他任何涼的無害的液體,如牛奶或罐裝的飲料。沖洗的目的是直接降溫,緩解疼痛,減少滲出和腫脹。急性燒燙傷,沒有什么急救措施能超過立即用流動冷水沖洗的價值!
當遇到各種化學燒傷,如強酸性潔廁靈傷及眼睛、食道等處時,在現場要及時用大量清水沖洗,絕不可等到醫(yī)院再處理,以免使組織受到嚴重的腐蝕燒傷,導致眼睛失明或食道形成疤痕。
2、脫:在穿著衣服被熱水、熱湯燙傷時,千萬不要立即脫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澆在衣服上降溫。待冷卻后才可小心的將貼身衣物脫去或剪開,如手表、戒指、皮帶等。以防止肢體腫脹后無法去除,而造成血液循環(huán)不暢,出現更嚴重的損傷。
3、泡:用冷水持續(xù)浸泡傷處10- 30分鐘,以加強降溫、止痛。但對于燒燙傷面積大或年齡較小的患者,不要浸泡太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造成休克,而延誤治療時機。
4、蓋:燒燙傷部位覆蓋干凈布巾或棉質衣物,這樣可以減少外界的污染和刺激,有助于保持創(chuàng)口的清潔和減輕疼痛。如沒有,讓小面積傷口暴露于空氣中,大面積傷口用干凈的床單、布單或紗布覆蓋。
5、送:趕緊送醫(yī)院急救、治療。
面對燒燙傷,常見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 不痛就是不嚴重,不用處理
事實:輕微的燒燙傷會感覺到很疼痛,因為只燙到了表皮,疼痛感是最明顯的。如果傷到了皮膚深層組織,反倒不會覺得痛了。
誤區(qū)二 燙傷后的水泡挑破才好得快
事實:并不是所有的燙傷水泡都能挑的。如果水泡較小且無疼痛感,就不需要挑破,這樣還可以防止傷口感染。如果水泡比較大,疼痛劇烈,那就需要用無菌的針挑破,擠出水泡中的水。
誤區(qū)三 用醬油、牙膏涂,能止痛
事實:很多家長一看到孩子燙傷,就拿牙膏、醬油涂抹,以此起到止痛的作用。其實這樣反會害了孩子。牙膏是用來刷牙的,并不是藥品。牙膏有許多種,有的是酸性,有的是堿性,還有些含有很濃的刺激性。不分青紅皂白地將牙膏涂在創(chuàng)面上,還可能侵蝕創(chuàng)面、增加損傷。另外,醬油含有鹽類,會引起創(chuàng)面細胞脫水收縮,加重損傷。再者,醬油并不是無菌的,還有可能引起感染。
誤區(qū)四 用冰降溫
專家指出,有些重度燒燙傷破壞深層神經,造成局部麻木,過度使用冰塊降溫,由于無知覺反應示警,反而可能凍傷。所以最好是用流動的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