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圍桌共食,相互夾菜,情意融融,卻難免健康隱患。研究表明,許多致病微生物,可通過唾液污染勺子、筷子,進而污染食物,最終將疾病傳播給共同就餐的人群。分餐享用美食,使用公筷、公勺,既能避免浪費,控制能量攝入,還能有效防止疾病傳播。處理得當,絲毫不會使情意減分。兒童青少年應(yīng)養(yǎng)成健康飲食方式,主動踐行、推進分餐制及公勺公筷的使用,促進文明飲食新風的樹立。
分餐制是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不同用餐者的餐具中,用餐者以個人專用餐具進食的用餐方式。公筷、公勺是指公用的筷子和勺子。進餐時,將公筷、公勺放在菜盤上,每個人都用公筷、公勺來盛、夾食物,用自己的筷子或勺子吃飯。即“公筷(勺)夾菜,私筷(勺)進食”。
家庭成員應(yīng)固定餐具,即每人使用自己專有的碗、筷子、勺子、水杯等。為便于區(qū)分,公筷、公勺及個人專用的筷子、勺子宜從外形、顏色、材質(zhì)上有所不同。備飯時根據(jù)家庭成員人數(shù)、需求及愛好等,適量準備。最好每道菜配備一把公勺或公筷。每個人按需適量取食,公筷、公勺用完后放回原處,但吃剩的飯菜不得放回。餐后剩余食物打包或分裝時同樣要使用公勺公筷。
兒童青少年是推進分餐制的重要力量,在家、在校、在外用餐時應(yīng)積極倡導(dǎo)分餐制和公筷、公勺的使用。培養(yǎng)節(jié)約、衛(wèi)生、合理的飲食新風尚,從兒童青少年做起,為健康負責,為未來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