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癥狀體征
手足口病潛伏期3~5天,有低熱、全身不適、腹痛等前驅癥。1~2天內口腔、咽、軟腭、頰黏膜、舌、齒齦出現(xiàn)疼痛性粟粒至綠豆大小水皰,周圍繞以紅暈,破潰成小潰瘍,由于疼痛,常流涎和拒食。同時手足亦出現(xiàn)皮疹,在手足的背側面和手指(趾)背側緣、甲周圍、掌跖部,出現(xiàn)數(shù)目不定的水皰,除手足口外,亦可見于臀部及肛門附近,偶可見于軀干及四肢,數(shù)天后干涸、消退,皮疹無瘙癢,無疼痛感。個別兒童可出現(xiàn)泛發(fā)性丘疹、水皰,伴發(fā)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等。一般經過良好,全病程約5~10天,多數(shù)可自愈,預后良好。
二、用藥治療
本病經1周后可自愈,一般對癥治療,可應用抗病毒藥如阿昔洛韋、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等。中藥大青葉、夏枯草或導赤散加減。
三、預防護理
(一)手足口病父母應該注意:
1、飯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嬰幼兒洗手,不要讓嬰幼兒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觸患病嬰幼兒;
2、接觸兒童前、替幼童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處理污物;
3、嬰幼兒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應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嬰幼兒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注意保持家庭環(huán)境衛(wèi)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5、嬰幼兒出現(xiàn)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yī)療機構就診。父母要及時對患兒的衣物進行晾曬或消毒,對患兒糞便及時進行消毒處理;輕癥患兒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療、休息,以減少交叉感染。
(二)幼兒園及中小學等機構的預防措施:
1、流行季節(jié),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衛(wèi)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后應立即洗手;
4、消毒的必備品:碘酊、消毒棉球等。